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63章 祸水东引案

初秋的第一个月,万事皆需谨慎。

深秋已至,原本干燥少雨的京城愈发干涸,空气中弥漫着的寒意增添了几分凄凉。

然而,京城的大街小巷却与这肃杀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,变得熙熙攘攘,各茶楼酒馆又恢复了往日宾客盈门的热闹场景,甚至不乏国子监的“学士”穿梭其中。

这一切的源头,都要追溯到几天前的“祸水东引案”。

大约三天前,一向低调的大理寺突然发布消息,声称陕西巡抚洪承畴抓获了几名“叛军”漏网之鱼,并将他们押送进京,大理寺在这些人身上发现了新的线索……

此情报一出,京城瞬间掀起了一场神秘的风暴,令无数军民与平民不自觉地回想起那段动荡的“陕西异动”时期。

仿佛昨日,朝廷草率地处决了几位“叛逆首领”,便匆忙结案,如今为何又重提旧事?

然而,敏感之人听到大理寺的公告,心中顿感沉重,眼中闪烁着恐惧的光芒。毕竟,当年的“陕西异动”疑点重重,朝廷却选择掩盖,未做深入调查。

此刻暗自思量,不禁让人脊背发凉。要知道,叛军首领王嘉胤本是平民出身,却在短短一年内,在陕西巡抚胡廷宴与延绥巡抚岳和声的眼皮底下,集结起一支数万之众的军队。这支由“流离失所者”组成的军队,竟拥有云梯、攻城器械等禁用军械。

种种线索揭示,王嘉胤的崛起绝非偶然,更像是精心编织的诡计。顺着这个思路,许多人内心一震,身体微微颤抖,不自主地望向紫禁城的方向。

胡廷宴与岳和声因“失职”已被天子革职为民,但他们留给大明百姓一个巨大的谜团。昔日叛军首领王嘉胤暗中积聚力量,接纳流民,图谋举兵反叛,这两位肩负天命的封疆大吏,是故意视而不见,还是如朝野流传的传言,因相互推诿,才让王嘉胤有机可乘?

更关键的是,当叛军首领被押解进京时,京城曾短暂流传一种“密语”:称“陕西异动”背后,可能与南方贵族及东林士绅有着模糊不清的联系。随后,南京守备、魏国公徐宏基亲率兵马平定漕运沿线的匪患,这一举动无疑增强了“密语”的可信度。

然而,随着时间流逝,加上朝廷的漠视,这听起来荒诞的“密语”渐渐被京城的军民遗忘。如今大理寺突然重启旧案,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个曾经的“密语”。

毕竟最近京城风起云涌,“东林”与“首辅”的暗中较量已是人尽皆知。在此关键时刻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